
安徽偉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經營模式:生產加工
地址:蕪湖縣機械工業園榆林路1388號
主營:電渦流緩速器組件,車輛配件,閥門及配件,工業管道配件研發
業務熱線:1386-8888645
QQ:1353026929
澆 鑄 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清除通道和場地的一切障礙物。 2.檢查鐵水包是否烘干,包底、包耳、包杠、端把是否安全,轉動部分是否靈活。禁止使用未烘干的鐵水包。 3.與鐵水接觸的一切工具,使用前必須預熱至500℃以上,否則不準使用。 4.鐵水不得超過鐵水包容積的80%,抬包要平穩慢行,步調一致,防止鐵水濺出傷人。 5.用吊車吊運鐵水前應檢查吊鉤、鏈子是否可靠,吊運時鏈子不準打結,要有專人負責跟隨鐵水包,經過路線,不得有閑雜人員。 6.嚴格貫徹六不澆: ①鐵水溫度不夠不澆; ②鐵水牌號不對不澆; ③不擋渣不澆; ④砂箱不干不澆; ⑤不放外澆口不澆; ⑥鐵水不夠不澆。 7.澆鑄時要準確平穩,不準從冒口往砂箱內倒鐵水和看鐵水。 8.當鐵水澆入砂型時,要隨時點燃出汽孔、冒口、箱縫排出的廢氣、以免毒氣和鐵水飛濺傷人。 9.剩余的鐵水要倒在準備好的鐵模或砂坑內,不準倒在砂堆和地面上,防止鐵水傷人。因跑火或其它原因流在地面上的鐵水,在未凝固之前不得用砂覆蓋,凝固后應及時清除。 10.所有設備使用前應檢查安全性,使用后孌清理干凈。





球墨鑄鐵件以其優良的性能,在使用中有時可以代替昂貴的鑄鋼和鍛鋼,在機械制造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冶金行業過去一直認為球墨鑄鐵是英國人于1947年發明的。西方某些學者甚至聲稱,沒有現代科技手段,發明球墨鑄鐵是不可想象的。1981年,我國球鐵采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出土的513件古漢魏鐵器進行研究,通過大量的數據斷定漢代我國就出現了球狀石墨鑄鐵。有關在18屆世界科技史大會上宣讀,轟動了鑄造界和科技史界。冶金史于1987年對此進行驗證后認為:古代中國已經摸索到了用鑄鐵柔化術制造球墨鑄鐵的規律,這對世界冶金史作重新分期劃代具有重要意義。常將鑄鐵件淬火并低溫回火處理。工藝是:各種鑄件加熱到860-900℃的溫度,保溫讓原基體全部奧氏體化后再在油或熔鹽中冷卻實現淬火,后經250-350℃加熱保溫回火,原基體轉換為回火馬氏體及殘留奧氏體組織,原球狀石墨形態不變。處理后的鑄件具有高的硬度及一定韌性,保留了石墨的潤滑性能,耐磨性能為改善。
3D打印包括SLS、SLA、SLM等3D打印成型方 法,與傳統制造方法不同,3D打印從零件的CAD幾何模型出發,通過軟件分層離散和數控成型系統,用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將材料堆積而形成實體零件,所以又稱為材料添加制造法。由于它把復雜的三維制造轉化為一系列二維制造的疊加,因而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條件下幾乎能夠生成任意復雜形狀的零部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制造柔性。 與數控加工、鑄造、金屬冷噴涂、硅膠模等制造手段一起,快速自動成型已成為現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強有力手段,是目前適合我國國情的實現金屬零件的單件或小批量敏捷制造的有效方法,在航空航天、汽車摩托車、家電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3D打印技術能夠快捷地提供精密鑄造所需的蠟模或可消失熔模以及用于砂型鑄造的木模或砂模, 解決了傳統鑄造中蠟模或木模等制備周期長、投入大和難以制作曲面等復雜構件的難題。而精密鑄造技術(包括石膏型鑄造)和砂型鑄造技術,在我國是非常成熟的技術,這兩種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生產的低成本和益,達到了快速制造的目的。

張經理先生
手機:1894955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