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鑄件工藝的歷史:
1940年第二次期間,德國的Johannes Carl Adolph Croning博士開發出用酚醛樹脂作為粘結劑的殼型鑄造工藝,1944年2月獲得。在期間,德國人用此法制造迫擊炮、大殼以及其它射彈用的鑄件。
戰后,德國人仍企圖保守此法的秘密,在1947年被審查者發現,認定不受保護,并被作為戰利品加以公開,從而為鑄造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造型工藝,受到普遍重視。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各工業國幾乎都先后加以采用,從而開創了樹脂砂在鑄造生產應用方面的先河。即使現在,由于用該法生產的鑄件輪廓清晰、表面光潔、尺寸精度高、型(芯)砂(通稱“覆膜砂”)消耗少,所制殼型、殼芯可以較長期存放等優點,一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世界許多地方稱殼法為Croning法或“C”法。樹脂砂鑄造上世紀50年始在鑄造行業出現和使用,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其生產工藝和設備已相當成熟和完善。
精密鑄件:閥門行業常用的砂型鑄造,按粘結劑的不同還可以分為:濕型砂、干型砂、水玻璃砂和樹脂自硬砂等各種砂型種類。
(1)濕型砂是以膨潤土為工作中的粘結劑的造型工藝方法。它的特點是:造好的砂型不需要烘干,不需要經過特別的硬化處理,砂型有一定的濕態強度,砂芯和型殼的退讓性較好,便于鑄件的清理和落砂。造型生產,生產周期短,材料成本也低,便于組織流水線生產。它的缺點是:鑄件易產生氣孔、夾砂、粘砂等缺陷,鑄件的質量特別是內在質量是遠遠不夠的。
(2)干型砂是以粘土為粘結劑的造型的工藝方法,稍加膨潤土就可以提高其濕強度。它的特點是:砂型需要烘干,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散風性,不易產生沖砂、粘砂、氣孔等缺陷,鑄件的內在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它的缺點是:需要砂型得烘干設備,生產的周期也比較長。
上一條:砂型鑄造的模料種類及性能要求
下一條:不銹鋼鑄件粉塵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