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形制造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成型工藝中備受關注的焦點。覆膜砂鑄造作為一項傳統的工藝,制造成本低、工藝靈活性大,可以獲得復雜形狀和大型的鑄件。充分發揮兩者的特點和優勢,可以在新產品試制中取得客觀的經濟效益。
3D打印包括SLS、SLA、SLM等3D打印成型方 法,與傳統制造方法不同,3D打印從零件的CAD幾何模型出發,通過軟件分層離散和數控成型系統,用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將材料堆積而形成實體零件,所以又稱為材料添加制造法。由于它把復雜的三維制造轉化為一系列二維制造的疊加,因而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條件下幾乎能夠生成任意復雜形狀的零部件,很好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制造柔性。
與數控加工、鑄造、金屬冷噴涂、硅膠模等制造手段一起,快速自動成型已成為現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強有力手段,是目前適合我國國情的實現金屬零件的單件或小批量敏捷制造的有效方法,在航空航天、汽車摩托車、家電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3D打印技術能夠快捷地提供精密鑄造所需的蠟模或可消失熔模以及用于砂型鑄造的木模或砂模, 解決了傳統鑄造中蠟模或木模等制備周期長、投入大和難以制作曲面等復雜構件的難題。而精密鑄造技術(包括石膏型鑄造)和砂型鑄造技術,在我國是非常成熟的技術,這兩種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生產的低成本和益,達到了快速制造的目的。
覆膜砂鑄造的制殼工藝
制殼包括涂掛和撒砂兩道工序。涂掛涂料之前,熔模需經脫油脂處理。涂掛時要采用浸涂法。涂掛操作時應保持熔模表面均勻地涂掛上涂料,避免空白和局布堆積;焊合處、圓角、棱角和凹槽等應用毛筆或工具涂刷均勻,避免氣泡;涂掛每層加固層涂料前應清理層上的浮砂;涂掛過程中要定時攪拌涂料,掌握和調整涂料的粘度。
涂掛后進行撒砂。常用的撒砂方法是流態化撒砂和雨淋式撒砂。通常熔模自涂料槽中取出后,待其上剩余的涂料流動均勻而不再連續下滴時,表示涂料流動終止,凝凍開始,即可撒砂。過早撒砂易造成涂料堆積;過遲撒砂造成砂粒粘附不上或粘附不牢。撒砂時熔模要不斷回轉和上下倒置。撒砂的目的是用砂粒固定涂料層;增加型殼厚度,獲得必要的強度;
提高型殼的透氣性和退讓性;防止型殼硬化時產生裂紋。撒砂的粒度按涂料層次選擇,并與涂料的粘度相適應。面層涂料的粘度小,砂粒度要細,才能獲得表面光潔的型腔,一般面層撒砂粒度可選擇組別為30或21的砂;加固層撒砂采用較粗的砂粒,好逐層加粗。制殼時,每涂掛和撒砂一層后,必須進行充分的干燥和硬化。
下一條:精密鑄造4種制殼工藝的特點